媒体人谈美再出招想反制中国稀土 芯片博弈再现。美国再次对中国采取行动,这次的目标仍然是芯片。对美国而言,除了关税,芯片成为影响中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。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取消部分全球半导体巨头对中国出口的豁免,构建一套“许可制度”,限制关键芯片设备流向中国。这一做法表面上是为了强化国家安全,但业内人认为其真实意图是对中国稀土出口管理方式的一种模仿,用作反制中国的工具。
然而,美国的做法只学到了表面,并未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原因。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基于资源保护、环境治理、产业安全与国家战略的综合考量,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。相比之下,美国的动机更直接,主要是地缘压制、市场遏制和政治目的。这种模仿并不稳固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自身在高科技供应链上也存在关键短板。以高纯度石英为例,这种材料是制造芯片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,而美国90%以上的高纯石英依赖北卡罗来纳州的Spruce Pine矿山。一旦该矿供应中断,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。这表明,在讲“卡脖子”的今天,美国并不总处于上风,反而暴露了自身对原材料的高度依赖与结构性短板。
中国在稀土战略储备和制度设计方面已经做好充分准备。从原矿开采到出口成品,每一环节都设置了技术门槛和政策管控。特别是在中重稀土品类上,中国不仅储量占全球近半,加工能力也占据九成以上份额。中国并未完全封锁稀土出口,而是有序开放,只允许用于民用、科研等领域,明确禁止军工等敏感用途。这种策略既展示了国际合作的善意,也为应对未来潜在风险留足了政策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