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发起“狮子的力量”行动,对伊朗境内目标进行空袭。这一事件迅速吸引了全球关注,中东局势因此变得紧张。
以色列此次行动并非一时冲动,背后有多重原因。长期以来,伊朗的核计划一直是以色列的心头大患。以色列认为伊朗的核活动具有军事野心,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,将对以色列构成严重威胁。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查中发现伊朗的核浓缩活动存在疑点,以色列借此机会渲染伊朗即将制造核弹,并声称这对以色列的战略优势构成致命威胁,必须先发制人。
事实上,伊朗多年来一直在推进铀浓缩活动,其浓缩铀丰度和库存不断增加。最新数据显示,伊朗已拥有408公斤丰度为60%的浓缩铀,接近武器级90%的水平,这足以在数周内提炼出制造10枚核弹的材料。此外,伊朗新型IR-6离心机效率比第一代提升5倍,且地下设施可抵御常规钻地弹攻击,使“核突破”的时间窗压缩至4-6个月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袭击后明确表示:“伊朗正以每天生产1公斤武器级铀的速度逼近红线,我们不能坐视。”
美伊第六轮核谈判原定于6月15日在阿曼举行,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。以色列认为外交途径已经失效,必须通过军事手段“预防性止损”。此次袭击被视为在谈判前施压伊朗的策略。
地缘政治博弈也是以色列对伊朗采取行动的重要因素。伊朗在中东地区构建了广泛的影响力网络,支持叙利亚、黎巴嫩真主党等势力,这让以色列深感不安。在叙利亚内战中,伊朗力挺叙利亚政府,以色列担心伊朗借此扩大军事存在,威胁自身安全。两国在也门等地的代理人战争不断,以色列急于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地区力量平衡,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