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月前,伊朗外长还在怒斥美国得寸进尺,如今却乐观表示可能很快与美国达成核协议。伊朗似乎对美国抱有幻想,但其要求解除制裁并保留浓缩铀权利的立场与美方底线相悖。在没有筹码的情况下,伊朗凭什么认为协议会“很快”达成?这究竟是又一次闹剧,还是真有转机?
就拿跟美国的谈判来说,伊朗的态度变化迅速。前脚刚撂下狠话,说绝不再谈,可一转眼又满脸笑容地跑去约时间,仿佛马上就要与美国达成协议。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已经不是第一次,几乎成了伊朗外交的一种循环。
伊朗决策层似乎坚信,只要能向华盛顿证明自己的“清白”,就能换来国际社会的认可。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划清界限、放弃反美口号,并主动让出一些利益来取悦美国。然而现实却一次次给他们上了一堂残酷的实践课。
为了展现诚意,伊朗甚至拆除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“什叶派之弧”,这道战略屏障一旦消失,伊朗便直接暴露在中东这个四战之地的风口浪尖上。更让人不解的是,在印巴冲突中,伊朗是唯一一个公开支持印度的国家,结果却成了笑话,而美国只是悄悄停供F-16零件,既给了巴基斯坦面子,又没让自己陷入困境。
所有矛盾最终都回到核问题上。伊朗曾多次展示灵活性,承诺彻底放弃核武器研发,并允许各国随意检查其核设施。然而,这些巨大让步并未换来美国的任何回应。特朗普甚至公开嘲讽伊朗,称其无需追求核能源,只需依赖石油即可。
尽管如此,对话仍未中断。美国提出了一个“替代方案”,建议成立一个区域财团,由沙特、阿联酋、卡塔尔等国参与,让伊朗放弃自主浓缩铀技术。这一提议实质上是要伊朗放弃核技术自主权,被绑在美国主导的地区经济战车上。